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港府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港府. Show all posts

2010-11-05

儲局水淹全球 港府切莫呆坐

儲局水淹全球 港府切莫呆坐
 (經濟日報)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美聯儲局    昨宣布,推出總值六千億美元    的次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,目的應是通過狂印美鈔令全球資金氾濫,谷起世界尤其新興市場泡沫,藉此拉動美國    出口、經濟與就業;身處這個空前泡沫危機,港府不能呆坐,要早謀對策。

環球股市昨聞次輪量寬規模達六千億美元,即全線告升,主因是早前儲局將市場對次輪量寬的預期由一萬億、二萬億甚至四萬億美元,成功調控至約五千億美元,令實際規模略勝預期,投資者與炒家亦趁勢推高各地股市。

港雖無險可守 卻非無計可施

至於次輪量寬對美國經濟的直接效用,相信儲局主席伯南克    亦不寄厚望,因首輪量寬規模達一萬七千億美元,仍只能令美國經濟免於蕭條,無法製造強勁復甦或就業,現再投入六千億美元,直接刺激效果恐十分有限。

惟伯南克次輪量寬真正目的,可能不是直接效用,而是間接,即狂印美鈔造成全球資金更氾濫,催谷起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的經濟及資產泡沫,從而惠及美國的出口、經濟與就業。

新興市場皆如臨大敵,昨紛表示將推措施限制熱錢流入,惟港府卻似處變不驚,但其實香港最危,本港沒有資本管制,不但資金自由進出,更實行聯滙制度,沒貨幣政策手段迎擊,可說無險可守。

這並不代表港府就應呆坐看本港泡沫不斷吹大,本港阻不了熱錢流入,但仍最少要在、可在兩方面著手,緩減熱錢將造成的衝擊。

其一,遏抑樓市泡沫升勢。樓市飈升不但最惹民怨,樓市泡沫爆破亦會造成嚴重挫傷,港府雖無法消弭樓市泡沫升壓,卻可通過種種措施遏抑炒賣,緩減其升勢,包括調低按揭比率、加印花稅、加強追收炒樓利得稅等;出手更必須要快要持續加力,若等樓市泡沫急脹才出手便太遲。

Online Printing Services 

效各國危機感 對抗泡沫通脹

其二,紓減基層的高通脹壓力。港府高官呼籲市民要小心股樓泡沫,但即使不參與股樓投資的基層小市民,亦逃不過泡沫經濟造成的高通脹打擊,且他們收入升幅追不上高通脹,生活倍添艱難。港府要備有協助基層應付高通脹的措施,若形勢緊急,甚至要在明年財政預算案前推出。

面對滔滔熱錢,本港雖無險可守,但非無計可施,最令人擔心的是港府取態有欠積極,沒備好與及時推出應對措施,令本港經濟與民生遭嚴重折騰,港府必須向內地與外國政府學習,盡速提高警惕及戒備。

2010-08-12

港府軟化 擬建非傳統居屋

港府軟化 擬建非傳統居屋
 2010年8月11日
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據本報獲悉,港府的「資助置業」諮詢,收到的意見,暫以支持資助和要求復建居屋較多,而港府也傾向採用一籃子方法,協助市民置業,包括復建小量「非傳統居屋」,及幫助市民儲首期買樓。

資助市民置業公眾諮詢,尚有一個多月才結束,但一位被當局接觸的法定機構高層透露,政府對資助置業態度,已有所轉變,從過去有保留,改為主動詢問:「若要建(類似居屋的單位),應怎樣建?」

Real Estate

小量復建 對象未必為公屋戶

據悉,港府傾向復建小量「非傳統居屋」,但先決條件是:

1. 港府一定不做發展商;

2. 只會推出小量單位,不作長遠規劃安排,以增加靈活性,有需要時可退出市場;

3. 有關的資助置業單位,並非過去30年的傳統居屋及私人參建居屋模式,不單不會由房委會興建,而且也未必以公屋住戶,作為主要資助對象,申請資格、限制,也有所不同。

消息也表示,港府傾向一籃子協助市民置業,而非採用單一措施,以滿足不同的需求。

除了復建「非傳統居屋」之外,根據消息透露,港府也研究以非直接資助的方法,協助市民買樓,如讓合資格的有需要受助人,在一段時間內,入住一些較廉宜的單位,令受助人較容易儲到買樓所需的首期款項。

拒仿星洲 提取強積金    供樓

據了解,不少作為港府諮詢對象的專業團體或智庫組織,雖然支持復建居屋,但卻要求改變審批準則,以及取消其投資功能,其中測量師學會更提出要廢除自有居屋以來,已採取的抽籤決定揀樓次序的安排,改按受助者情況決定資格、優次、享用水平及時間(見表)。

另一方面,政府日前曾與多個智庫組織舉行諮詢會,據有份出席人士透露,有運輸及房屋局    高層官員表明,復建居屋絕不能影響公屋土地供應,並且強調香港不可能仿效新加坡    ,准許市民在強積金提取部分款項買樓。

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,政府現時未對資助置業,有任何具體建議,並重申任何決定都要可行及可持續推行,而局方會在諮詢期結束後,於報告的附錄內反映收集到的意見,並向公眾公布報告。

網上論壇fb 支持復建居多

發言人又指,截至昨日透過郵寄、傳真及電郵收到約380份意見,至於由網上論壇及為諮詢而設的Facebook專頁,則收到超過3,700則留言。

據悉,現時收到的意見以支持資助和要求復建居屋較多,但亦有相當人持保留態度,反對以公帑協助市民置業。